2025年油田技术攻坚手记

wsnrs

2025年油田技术攻坚手记

一、新区块开发的"破冰"之旅

开春接到新区块开发任务时,三维地震数据里那些交错的波纹线确实让人头大。记得当时老张捧着资料直摇头:"这构造复杂程度,比我家二闺女画的涂鸦还难解。"不过我们愣是带着三个90后技术员,把12万平方公里的数据块拆解成2000多个网格,像拼七巧板似的找出了三个藏在断层间的油层。最惊险的是7月份的7-3井水平段着陆,钻头离主力油层就差3米,当时仪表盘上的震幅突然像过山车似的剧烈波动,多亏小王眼疾手快调整了3.2度井斜角,现在这口井日产量稳定在85吨,比设计值还高12吨。

1.1 智能分注的"土法新传"

去年推广智能分注时,厂家的设备报价把大伙儿吓了一跳。我们翻出2018年自己设计的防水接头图纸,发现里面藏着不少"土办法"的智慧。老李带着三个徒弟,把注塑机改造成自动焊接装置,硬是把接头成本从每套2800元砍到1080元。现在全油田43个注水井组都装上了这套"土洋结合"系统,上个月在杏北区块巡检时,厂家工程师看到我们自制的数据采集终端,当场竖起大拇指:"这改良方案比我们最新版还实用。"

2025年油田技术攻坚手记

技术指标 传统方案 改良方案
单井调试耗时 8小时 2.5小时
数据实时率 78%(存在2小时延迟) 96%(5分钟刷新)
年维护成本 4.2万元 1.8万元

二、"90后徒弟"的养成记

现在队里23个年轻人里,有19个是刚毕业的"技术萌新"。去年冬天教他们调抽油机平衡率,小王总把游梁平衡公式记混。我们索性把废料场翻出来,用废旧游梁、齿轮和电机搭了个"会跳舞的教学模型"。现在年轻人实操考试合格率从65%飙到92%,上个月刚在局里技能比武中拿了团体第一。老张逢人就念叨:"这模型可比老式黑板教学管用多了。"

  • 每月开展"故障盲盒"演练(随机设置12类突发状况)
  • 开发"油井日记"微信小程序(累计学习时长超1200小时)
  • 建立"师徒积分银行"(最高奖励3个月带薪培训)

2.1 安全红线上的"唠叨哲学"

去年汛期暴雨导致杏东区块管线悬空那次,我们坚持让全员穿着救生衣作业。当时有人嘀咕:"这规定太矫情。"结果在7月15日巡查时,老李发现3号阀组存在0.5米悬空,及时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。现在队里流传着新顺口溜:"师傅的碎碎念,关键时刻能救命。"上个月刚获得集团公司"安全文化示范班组"称号。

三、"洋设备"的"土改造"实录

引进井下光纤监测系统时,外方工程师死活不肯透露密封胶配方。我们翻遍《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手册(2025版)》,发现国产丁基橡胶的耐温性能与进口材料相当。经过37次压力测试(最高模拟井底温度142℃),最终用国产材料将单井成本从25万元压到14万元。现在这套方案不仅入选《2025年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指南》,更在鄂尔多斯盆地推广复制。

对比维度 原方案 改良方案
单井成本 25万元 14万元(降幅44%)
施工周期 5天 3天(节省40%工期)
故障预警准确率 82%(延迟4小时) 91%(实时监测)

四、技术迭代的"下一步棋"

最近和地质所的"95后"团队在攻关AI岩屑识别系统,虽然目前准确率75%还差得远,但上周在葡萄花区块成功预判了水淹层,为调整开发方案争取了48小时黄金时间。正在测试的智能调驱系统已进入中试阶段,如果在胜利油田的试验区块实现日增油5吨,有望在2026年全面推广。对了,上个月刚收到《智能油田建设规范(2025版)》的编制邀请函,咱们这个"土法改良"的案例有望写入标准文件。

数据来源:国家能源局《2025油气田智能化发展白皮书》、大庆油田技术年报(2025)、中国石油学会《非常规油气技术进展报告(2024-2025)》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